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6:51:00
在数学的探索之旅上,教研始终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持续精进的力量源泉。为进一步深化几何教学研究,提升学生空间观念与数学核心素养,息县第九小学数学教研组于4月16日上午以"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为主题,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包含课堂观摩、评课议课两个环节,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索几何教学的有效路径。
课堂观摩:立足学段,分层突破
第一节课是由三年级钱晓凤老师带来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钱老师通过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探究过程,逐步归纳出面积公式。这种动手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长×宽=包含的面积单位个数),而非机械记忆。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特殊长方形)的特征,自然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体现了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并通过对比不同拼摆方法,理解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单位量的累加"。课堂注重学具操作与思维表达以及学生动手操作的结合。
同学们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乐在其中,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节课是六年级常春老师讲授的《圆柱和圆锥的复习》。常老师能创设性地使用教材,以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注重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如:看到圆柱和圆锥,你能看到或想到哪些平面图形?它们与哪些平面图形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串的设置,打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再次经历了化曲为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让学生感知物体的大小中,常老师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比划、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猜测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林校长和刘杰副书记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和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学习。
评课议课:思维碰撞,共研共进
评课前先由两位老师对所授课进行说课,说教学设计、说教学意图、说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两节课后,校领导和数学组的所有老师一起参与了评课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每节课的优点,也指出了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
刘杰副书记对两节课做了全面的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在教学上要有不断创新、稳步发展的意识。
最后,王林校长对两节课都做了点评和肯定,肯定了大家的成长和进步,也提出了一些期望:希望各位数学老师认真研读课标,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践行新课标;在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数学语言的使用,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本次数学公开课活动为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既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成长的印记,每一份教学设计都凝聚着我们对教育的热忱。愿我们永葆探索之心,以教研为帆,以学生为本,在数学的星河中点亮更多智慧之光。前路漫漫,让我们携手同行,把教研成果化作课堂的春风,让数学课堂更加轻松高效!(通讯员 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