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三亚,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以昼夜为刻度丈量责任,用掌心温度焐热被病痛侵蚀的时光。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值此之际,三亚日报记者走近四位不同岗位的护士——银发世界的温暖译者、无影灯下的精密齿轮、襁褓生命的缕缕春风、急诊风暴中的定海银针,解码
在危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中,“黄金1小时”至关重要,有效救治能极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为提高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效率,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和国家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构建起以创伤(骨科)中心为核心,多学科协同救治的“高速通道”,形成全链条、实体化、高效闭环的创伤救
【来源:漳视新闻】简直惊悚至极!!!近日漳州第三医院急诊科惊现一幕现实版“人肉绞肉机大逃亡”情节之惊险令人脊背发凉“快来人呐!”一声声急切呼喊,夹杂着杂乱而匆忙的脚步声骤然响起。只见45岁的吴先生(化名)在家属与同事们焦急万分的簇拥下,被迅速推进了抢救室。眼前的场景令人揪心,吴先生的右手到右腕部全部
35岁的小曹被送进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时,浑身散发着浓烈的酒气,蜷缩在病床上瑟瑟发抖。这位身高1米75的壮汉,此刻竟连坐直的力气都没有。距离他上次喝下1斤高度白酒,仅仅过去了24小时。令人痛心的是,他的酒精依赖史竟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埋下祸根。小曹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天天饮酒,导致他
来源:滚动播报癌症的风险因素有哪些?如何早预防、早发现?日前,在重庆举行的202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上,《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以下简称《科普知识》)正式发布,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份抗癌“实用指南”。早预防 防患于未然当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
为深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建设,推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升。5月14日,汉滨区第一医院护理教育小组开展了以“凝心聚力、规范教学、共促发展”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培训。护理教育小组组长陈永凤明确了2025年度小组工作目标,并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同时强调了护理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号召
京晋携手促发展名医助力谱新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强市战略,全面推进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肿瘤疾病中医临床诊疗水平,4月3日,长治市人民医院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教授来院业务指导。专家坐诊当天一早,中医科候诊区已有序排满慕名而来的患者。在科室医护人员提前完成病历
为践行“患者少奔波,优护进家门”的承诺,二一五医院肿瘤外科二病区创新推出“居家护理延伸服务”,鼓励本科高水平、高资质的在职护士,利用休息时间走进患者家中,实现居民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和服务延伸,切实解决老年患者、特殊患者等基层群众的就医护理需求。让专业医疗不仅仅停留在住院期间,走进患者生活的方寸之间。
3月31日上午,舞阳县北舞渡镇卫生院骨伤疼痛科主任徐兴华在门诊坐诊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印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这面锦旗来自患者王先生本人,表达了他对骨伤疼痛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王先生因“左锁骨骨折”入院,入院后徐兴华带领团队为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2025中国医学发展大会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024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共计13项。分别为:研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新方案显著降低患者残疾率发现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基因治疗方案阿尔茨海默病出现症状前18年可精准诊断揭示一种有效提高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新型纳米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