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走近三亚“提灯天使”,守护生命的四种璀璨光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5:34:00    

■编者按:

在三亚,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以昼夜为刻度丈量责任,用掌心温度焐热被病痛侵蚀的时光。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值此之际,三亚日报记者走近四位不同岗位的护士——银发世界的温暖译者、无影灯下的精密齿轮、襁褓生命的缕缕春风、急诊风暴中的定海银针,解码她们用专业与热爱书写的护理哲学。

从暖照夕阳到稳护刀影,从柔抚新苗到炽守生命,她们用坚守让南丁格尔的烛光,在三亚的椰风海韵中折射出守护生命的四种璀璨光谱。今天,让我们以文字为镜,映照她们的护理之光,致敬每一个用平凡铸就不凡的“提灯天使”。

●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李海平

用专业与关爱,温情守护桑榆暖阳

在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老年病科病房里,32岁的李海平总是步履匆匆。这位扎根老年护理十年的主管护师,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为无数老年患者撑起晚年的温暖晴空。

2015年加入老年病科后,李海平便将“守护老年健康”作为使命。她先后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资质,参与编写《护理关键环节文书要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精准护理能力。在老年综合评估、糖尿病患教中,她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高龄患者理解医嘱,被称为“会讲‘老年话’的护士”。

“对待老人要像家人一样。”曾有晚期癌症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未被收治,入住时痛苦不堪。李海平带领团队启动安宁疗护:每日帮患者翻身擦洗、更换衣物,用香薰灯缓解患者疼痛,轮流陪老人聊天。临终前,老人握着她的手说,“这里比家还温暖”,家属在感谢信中称“让父亲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作为护士长,李海平专注于老年护理创新,解决难题。她牵头研发的“氧气湿化瓶用氧气管收纳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传统氧气管缠绕污染问题。推动建立“老年综合评估标准化流程”,将衰弱筛查、跌倒风险评估纳入常规护理,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23%。在她带领下,科室先后获评“全国爱老敬老先进集体”“海南省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称号。

十年间,李海平从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骨干,获“十佳护士”“优秀护理质控员”等10余项荣誉。面对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她坦言:“看到老人们多走两步路、多笑一笑,就值了。”

●三亚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江莉

她是母亲,更是天使—— 一双手的温柔力量

清晨7点半,三亚中心医院急诊科里,江莉的手已经忙碌起来。这双属于1992年出生的文昌姑娘的手,在护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2个年头。当母亲节“邂逅”护士节,江莉和众多像她一样的白衣天使,一双手既托起生命的希望,也承载着母爱的温暖。

晨光微露,这双手已掀开病房帘子,指尖轻触患者额头测体温。骤然响起的120急救车鸣笛撕破宁静,她飞奔冲向呼啸而至的救护车,一把拉开车门。担架刚落地,这双手便熟练连接心电监护仪、固定静脉通路,在警报声中与死神赛跑。

急诊留观区里,这双手时刻紧绷。面对抽搐的患者,她精准按住穴位;为昏迷者吸痰时,她的动作轻柔又迅速。到了中午,这双手又会匆匆骑着电动车赶回家中,小心翼翼地抱起尚在哺乳期的孩子,让孩子吃上温热的母乳。

作为护士长,江莉的工作繁杂琐碎,科室人手不足时,她主动顶上;还要兼顾文件处理、患者家属沟通等事宜。去年5月,江莉成为了一名母亲。但科室工作的繁重,让她在产假还剩2个多月时,毅然返回岗位。“我的丈夫也是一名医护人员,两个人都很忙,幸好有家人支持,帮忙照顾孩子。”江莉说。重返岗位后,这双手又多了一份责任,一边处理科室事务,一边抽空用吸奶器储存母乳。有时忙着抢救病人,顾不上吸奶,胸口涨得生疼;有时为了工作顾不上吃早餐,饿得全身发软。

今年3月,监护室收治了一名99岁的重症肺炎患者。江莉和团队每天精心护理,这双手不知多少次为老人翻身、换药、拍背。经过大家的努力,老人最终转危为安。出院时,家属送来一大束鲜花,并紧握江莉的手连声道谢。这让江莉感动不已:“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谈及孩子,江莉几度哽咽。由于工作忙碌,她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孩子一声甜甜的‘妈妈’,就能治愈所有的疲惫。”正是孩子的拥抱,让她在工作中更有力量了。

在江莉看来,护理病人的手与抱孩子的手一样,充满温柔与力量。“我不是完美的护士,也不是满分的妈妈,但这双重身份让我变得更加坚韧、柔软。”

●三亚市中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张秋彦

执专业之笔,让中医护理充满温度

她是患者口中的“贴心人”,是同事眼里的“工作能手”,更是护理岗位上的一面旗帜……三亚市中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张秋彦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声音却温柔可亲。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多年来,她用专业与柔情编织了一张守护生命的网。

张秋彦善于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困扰。曾经,有位颈椎损伤的患者,因治疗需要,得24小时佩戴颈托,但颈托材质过硬戴着不舒服,该患者总是偷偷摘下。

从患者家属口中得知此事后,张秋彦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找来棉花和硬纸板给患者缝制颈托。经过反复试验,一个实用型的颈椎体位垫成功出炉,既柔软舒适,又不影响固定效果,得到了该患者的好评。后来,张秋彦的这个“发明”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

由于工作出色,张秋彦先后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护士长”等称号。工作中,张秋彦不断精进自己。2024年考取了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擅长应用耳穴疗法、虎符铜砭刮痧、平衡火罐、火龙罐、刺络拔罐、雷火灸、小儿推拿等中医特色技术治疗相关疾病。

多年前,三亚市中医院决定由院护理部筹备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在护理部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张秋彦赴省外医院调研学习,研究制度建设、钻研中医技术、组织护士培训……推进门诊各项事宜落到实处。2020年9月,作为全省首个由护理人员主导的中医门诊——三亚市中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正式开设。“那段时间是我从事护理生涯以来,一段重要的成长经历。”她说。

张秋彦身为三亚市中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各类工作千头万绪,不过,她常常利用假期在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接诊患者。不少经她治疗的患者,觉得她态度热情、手法娴熟、治疗效果好,常常带着家人朋友,专程到医院找她调理身子。

“患者来找到我们治疗,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的信任,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张秋彦对医者初心的坚守,更是对患者的负责。

“护士是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默默呵护着病人的生命健康。每每看到患者病痛得到缓解,我心中的成就感都会油然而生。”张秋彦告诉记者,“我为这份职业感到无上光荣,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精进,用实际行动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把爱心和温暖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坎上。”

●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关彦芳

爱与坚守,托举初生希望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此起彼伏的监护仪声响中,关彦芳熟练地给暖箱里的早产儿调整体位。在“5·12”国际护士节前夕,这位从业9年的“护士妈妈”依然如常守护着新生儿的生命之光。

“早产或是患有危重疾病的婴儿在出生后会被转运到这里。”隔着玻璃门,关彦芳戴着口罩轻声介绍,新生儿护士不仅负责静脉治疗及维护、动脉采血、管道护理等精细化治疗操作,洗澡、抚触、换尿片、喂养等日常照顾也是她们的工作内容。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及节律、腹部情况、精神状态以及随时出现的细微病情变化等更是她们专业性的体现。在医护协作下,第一时间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为新生命保驾护航。

自2016年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最难忘的是两年前成功救治的28周超早早产儿小金豆(化名),其出生体重仅940克。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昼夜守护下,从早期的呼吸关、循环关、感染关、出血关,到后期的喂养关、慢肺关等,小金豆一路披荆斩棘,度过了重重难关。小金豆出院时,母亲颤抖着接过护理团队精心准备的相册,看着孩子从巴掌大到面色红润的蜕变时,她的泪水让医护人员的辛苦有了答案。

家长接待室里挂满的锦旗,都在无声诉说着无数个小金豆的奇迹。随着医院2019年迁入新院区,新生儿科救治能力已能承接26周以下极早/超早早产儿的救治。在关彦芳看来,新生儿科的护理是“用专业解读无声的密码”——通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预判呼吸困难,从婴儿的肢体动作和声音尽早地察觉疼痛,“守护新生命需要激情、耐心和新鲜感,更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

是母亲,也帮助别人成为母亲——双重身份让关彦芳的护理更添温度。2019年成为母亲后,关彦芳开始理解家属的焦虑,会在给患儿打针时轻声安抚,遇到哭闹不止的婴儿会抱在怀里轻拍。“从我成为母亲之后,对于护士这个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关彦芳表示,每一个婴儿健康成长,亦或是离别时家长温暖的拥抱,都让她感受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刘盈盈 符府 林林

编辑: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