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器官捐献,生命馈赠另一个生命的礼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1:3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肖彩霞

“打算这个月底前,要去把名字改了,名字里的生僻字在平时生活中还挺麻烦。”这大概是阮先生想在清明时说给父亲听的。

距离父亲离开已经有8个年头,每年的清明和冬至,阮先生都会到墓前看看他。不过相比其他人,阮先生会比别人多一份念想,也许,父亲的肝脏如今依旧好好地长在另一个人身体里。

2017年,阮先生的父亲不小心跌了一跤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阮先生眼中,父亲很优秀也很孝顺,对于器官捐献,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可以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的事情。

阮先生的父亲之所以较早成为器官捐献者,和家里的特殊情况有关。“我爸爸生前肾脏不好,已经做了十来年血透。”阮先生回忆,由于胰腺功能不好导致后来父亲肾脏也出现了问题,“我们是了解过器官捐献的。”

只是一来两个器官一起移植手术风险比较大,二来那时候器官捐献才刚刚起步,匹配到合适的器官很难,因此器官移植一直被搁置着,直到出事。

因为知道器官捐献这件事要实现有多不容易,所以阮先生家有了器官捐献的想法,用这种方式谢幕生命。

“其实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可以通过器官捐献去延续,并不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想的最主要是可能帮助到另外一个人和另外一个家庭。”阮先生说对于父亲生前遗愿捐献器官他没有犹豫,就是有些遗憾,“我爸出事特别突然,他没有任何的交代,我们后面几乎没有沟通,到医院当时眼睛还能够睁开,当天凌晨之后基本上处于昏迷状态了。”

经过十来天的多轮手术和抢救,阮先生的父亲最终没能救回来。他去世后,经过专家团队评估,器官当中肝脏是符合捐献要求的,最终阮先生的父亲在去世后,为一位肝脏疾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这些年来,阮先生会一年两次去看看父亲和葬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等亲人,告诉他们团圆佳节时的想念,告诉他们自己加入了浙江省“生命之舟"志愿服务队,也成为了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还会告诉他们目前在创业成绩还不错。

“生命・希望”— 2025年上城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2010年浙江省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随着2016年红十字系统启动遗体、组织捐献工作,这项事业被逐渐被推动起来。

近三年杭州市新增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登记超2万人,实现遗体捐献299例,器官捐献135例,组织捐献447例。

为了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播撒希望的善举,让生命突破生与死的藩篱,为了感谢那些登记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志愿者和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的家人们,杭州市红十字会还把那些感人故事分享出来并争取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支持,推荐人体器官捐献者参选”杭州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评选。

如万力生前为红十字出租志愿服务队队员,是一名器官捐献的宣传员,去世后成为一名人器官捐献者,被评为杭州市“十佳文明市民”;富阳姑娘方锦身患恶性肿瘤离世,捐献了遗体、眼角膜和脑组织,该病种脑器官捐献是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人脑库首例,为医疗研究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被评为“浙江好人”;建德最美女孩刘静芝,突发脑溢血去世后,捐献心脏、肝脏、肾脏、角膜等组织器官,为多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带去新生,获评“浙江好人”。

据悉,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累计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人数超过36.4万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760例,遗体捐献1735例,眼组织捐献3093例,脑组织捐献501例,硬脑膜捐献44例,为健康浙江贡献了力量。

(图源杭州市红十字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