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0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文 视频
5月11日晚,“世界因文学而美好——2025当代文学之夜”在郑州开幕,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获评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作品。在代领奖人现场宣读的王安忆获奖感言中,她说:“《儿女风云录》写的是‘寄人篱下’的故事,是让这些末路角色充当一回当代英雄,做个舞台谢幕。”
提起王安忆的作品,读者印象最深的是《长恨歌》,书中描写了王琦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纠缠。而《儿女风云录》的主角是一名男性舞者,通过描写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王安忆再次为上海作传,呈现出上海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千禧年之后沧海桑田的变迁,挖掘这座城市半个多世纪的性格、气质,皱纹和表情。“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城市,几乎一夜之间,从滩涂到九层楼阁,物质空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王安忆坦言。
《儿女风云录》围绕上海老爷叔“瑟”的式微人生展开。他出身富门,少时家道中落,中年妻离子散,两手空空,沦落舞厅谋生。在国内度过大半生之后,他又和父母远赴美国孤悬海外……
《儿女风云录》时间跨度大,宏阔的时间之河,承载着市井小民的人生悲喜剧。从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王安忆给读者奉献了一部又一部书写上海、书写社会、书写普通人命运的作品。“普通人的平庸生活,也不知道在哪一处吸引着我,总是想它想得不够,写它写得不够,想多了写多了,便生出痛楚。不只是怜惜,还有微弱的敬意。”王安忆说。
“上海小姐王琦瑶长含恨,老爷叔小瑟再舞风云。”出版社的推荐语如是说。《儿女风云录》既为普通儿女、普通百姓作传,又为上海立传;既书写“儿女”、老百姓的风云,又书写上海滩的风云。有评论家表示,王安忆的《儿女风云录》在世事更迭的故物故人故事里,既散发着历史的余温,又回荡着现实的心跳;既触摸到老上海的往事旧梦,又感觉到新上海的未来可期。从王琦瑶到小瑟,读者还可以从王安忆笔下读到那个沧桑却又迷人的上海故事。
小说结尾有一句话:世界上的人只有两类,一类旧,一类新。如何看待新和旧?王安忆说:“我的‘儿女’担不起历史存照,却是为小说而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写的就是他们。事实上,我更着迷的是新人,那是野蛮、彪悍、有原始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