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7:01:00
服务企业超5500家次,增长22%;横向技术服务收入27.9亿元,增长23.6%;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运行首年已与547家企业对接合作,项目合同额超6000万元;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孵化的4家企业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估值合计超30亿元……这是过去一年苏州研发机构产业服务能力的一组亮点数据。
研发机构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具有产业“驱动器”作用,加快推动研发机构服务企业、赋能产业发展,有利于加速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苏州岚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镀膜装备的研发生产。苏州市科技局供图
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苏州岚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镀膜装备的研发生产,提供世界级水平薄膜沉积设备及量产解决方案。公司已取得相关发明专利10余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多项空白。“研发过程中,我们用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的薄膜分布检测设备,每周四次对原理样机进行测试,从而进行概念验证。光电院全程免费提供测试服务,既节省了几十万元的费用,又压缩了几个月研发时间。”岚创科技首席运营官余桂龙说。
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苏州市科技局供图
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是苏州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合作共建的研发机构。光电院聚焦光芯片、光器件两大领域的硬核技术,集聚一批顶尖人才团队,解决多项核心关键问题,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初创到技术验证,再到产业化的平台支持。目前,研究院已建成微纳光学、封装测试两大共性工艺公共服务平台,为促进光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做产业化项目孵化、硬科技企业孵化时,整个的孵化过程我们都会对项目、孵化公司进行全方位服务。我们的思路是建设一个平台,引进孵化硬科技企业,让他们在苏州扎根。”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侠介绍。
这是苏州推进研发机构赋能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苏州,一方面,“政府之手”大力推进研发机构建设。2024年,苏州市区两级财政对研发机构的支持经费达22.39亿元,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另一方面,“市场之手”也正不断增强研发机构的自我造血能力,有54家研发机构市场化收入高于财政支持经费,中科苏州药物研究院2024年技术服务收入超2800万元,其与上海药物所首个合作创新药项目成功转让国内知名头部药企,合同总金额1.5亿元。
在苏州,研发机构梯队在持续优化,其源头创新水平也在逐步提升。2024年,苏州研发机构新增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8.02亿元,较上年增长52.8%;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42件,较上年增长13.6%;集聚了全市四分之一的国家级人才、八分之一的姑苏领军人才。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以系统医学为主要方向的科研机构,以免疫学为特色,以“抗感染”和“抗肿瘤”为重点,在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响应、肿瘤微环境与抗肿瘤免疫的调控机制、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代表性原创成果。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研发团队。苏州市科技局供图
在苏州,研发机构的创新“黏合体”作用也在显现。苏州研发机构注重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2024共建联合中心4个,比如,与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共建“血管介入材料与器械联合研发中心”,与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型骨科材料与应用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其参与申报的项目“苏州市高精准超声影像介入技术创新联合体”“苏州市微创外科技术创新联合体”均获2024年度苏州市创新联合体立项。
苏州市科技局介绍,面向未来,苏州将推进研发机构能力提升,与优质企业结对发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供给,打造互促双强新格局,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按照目标,力争2025—2027年,全市研发机构赋能产业能力显著提升,带动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累计供给高质量技术2300项,与优质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1200家,横向技术服务收入150亿元,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发机构示范标杆。
(苏报融媒记者 陆晓华/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