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8:30:00
政策协同 服务扩容 人才赋能
衡水三项举措助托育
河北日报讯(记者邢云)7月24日,衡水市康复托育中心。几名未满1岁的孩子扶着软包扶手,在老师看护下试着挪动脚步;混龄班里,康复医生正为脑瘫等特殊疾病婴幼儿做治疗。
这家托育中心今年5月成立,隶属于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是集“医疗—教育—养育—康复”于一体的普惠机构,专门接收0-3岁特殊婴幼儿,目前已有20多名孩子入托。
“我们力求帮助特殊婴幼儿在黄金期获得能力提升,平稳过渡到普教环境。”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膳食营养、早期智力开发、康复训练等融入托育服务,解决了部分家庭“没地儿托”“托不起”的难题。
据介绍,衡水市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核心引擎,在幼有所育上持续用力,创新多元供给,通过政策协同、服务扩容和人才赋能三项举措,持续打造“衡惠托”服务品牌。目前,全市已有托育机构361家,托位数2.3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6个。
政策上,衡水专门出台支持措施,落实阶梯式入托补贴:第一个婴幼儿每人每月300元,第二个500元,第三个800元至1200元,降低家庭养育负担。同时对托育机构给予水电气热和房租补贴,政府购买责任险,升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安防设施,实时监测孩子活动与安全。
服务上,衡水结合区域人口密度,建成174个“10分钟托育便民服务圈”,开发“衡惠托托育地图”小程序,方便就近入托。通过资金奖补,引导机构按2∶3∶5比例调整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托位,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此外,207家幼儿园改造后新增普惠托位1.6万个,23家公立医疗机构建起福利性托育机构,部分社区还设有政府提供场地、购买服务的“娃娃屋”。
人才培养上,衡水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分组”等方式,定期培训托育机构负责人、园长、保育师等,保育师持证率超90%。依托公办医疗机构设44个托育健康服务驿站,配备130名健康管理员,每季度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