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9:30:00
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 雷妍)“坚持戒糖3个月,体重不降反升,体脂率还增加了。”北京的王先生今年35岁,因体检指标“报警”而就医。医生发现,他常点的外卖单份油脂含量高达60克,已经超过了我国居民每日食用油摄入推荐量的1倍。
“这种超标摄油现象绝非个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34.3%、16.4%。这意味着我国超半数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提到减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戒奶茶、断甜品,但减重不能只盯着糖,还要注意减少油的摄入。
警惕菜品中的“隐形油大户”
何丽指出,每克脂肪(油)含9千卡能量,是同等重量糖分(4千卡)的2.25倍。这意味着摄入30克食用油(相当于2汤匙)就能产生270千卡能量,约等于1.5碗米饭的能量。长期忽视油脂控制的人群,即使完全戒糖,每日仍可能因过量摄入烹调油和食物中的脂肪而多摄入500千卡~800千卡能量。
“像王先生这种因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就餐或者点外卖,尤其要注意那些含油大户。”何丽提示,外卖平台销量前十的菜品中,如宫保鸡丁、水煮牛肉、干锅花菜等“隐形油大户”单份用油量均超50克。这些油脂包裹着食物形成“能量装甲”,轻松突破人体代谢防线。如果长期如此就餐,即便控制了糖和盐的摄入,依然会导致肥胖。
国人“喝”油比奶还多
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摄入乳制品仅为25.9g/天,而我国居民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3.2克,不仅几乎超出推荐量(每日25g~30g)的50%,还远高于牛奶摄入量。
而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超重肥胖风险,还会破坏能量摄入与消耗、脂肪合成与分解的平衡,增加健康隐患。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1mmol/L,心脏血管堵塞风险就会上升近三成,这相当于在心脏的输油管道里不停地堆积油垢。如果日常饮食中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占比过高,身体处理血糖的胰腺β细胞工作效率可能直接腰斩,而这正是2型糖尿病高发的关键诱因。
科学减油这么做
据估算,中国居民膳食中的脂肪摄入量一半都来源于烹调油。何丽提示,使用控油壶能帮助人们合理规划用油量。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选择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色拉油等植物油烹饪,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油;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白灼和凉拌等方式,少用煎和炸的方法;学会看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品。
点餐或叫外卖时要注意荤素搭配,以清淡口味菜品为主,尽量少点重口味菜品,可在备注里要求商家少放盐、油、糖,也可以用白开水涮一涮再吃。
何丽提醒,人的味觉是从小逐渐养成的,儿童青少年时期清淡口味的养成非常重要。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理念,养成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