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08:03:00
刘娟博士独唱音乐会唱响长沙音乐厅,2025长沙声乐周开场就是高光时刻
首秀长沙 “圈”粉星城
长沙晚报8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21日晚,追梦路上·2025长沙声乐周——“湘江之声”刘娟独唱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上演,当大家熟悉的湖南经典名歌《浏阳河》唱响时,音乐会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优美而亲切的歌声,瞬间拉近了观众的距离。
“湘”当精彩
每一首歌都带有浓厚的家乡情谊
刘娟是湘妹子,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当晚音乐会以演唱中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为主,既有全国各地的民歌如东北民歌《摇篮曲》、湖北民歌《龙船调》等,又有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段《等上一辈子》等,还有中国艺术歌曲《女儿歌》《梧桐树》《飘动的篝火》等,节目风格多元,色彩斑斓,充分展现了扎实的音乐功底与精湛的歌唱技艺。
音乐会的“重头戏”,也是最大的亮点——湘音湘情。除了演唱《浏阳河》,还有湖南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湘籍音乐家改编的维吾尔族民歌《美丽的阿瓦日古丽》等。刘娟说:“今天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就是《浏阳河》,乡情更切,对家乡的人民、对家乡这片土地,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来表达。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以我是一名湖南人而骄傲。”节目单上有13首歌曲,她还准备了两首返场曲目:一首是《多谢了》,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感谢,另一首是《我的祖国》,切合时代主题。
“虽然这些声乐曲目的演唱难度大,但我想展示的不仅仅是高深的技巧,还有多年来我对声乐学习的执着与坚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15首曲目,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刘娟说,音乐会首先是方法得科学,你才能唱得下来、拿得下,然后是你的情感表达与感情投入,最终要表达的还是一份感恩,对家乡的一片热爱和深情。
此外,音乐会还特邀了中国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邓垚、金璐,以及刘娟的学生陈颖芳和布仁满塔嘎助演,为家乡长沙的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艺”义非凡
28年来第一次回到家乡开独唱音乐会
“这是我28年来第一次在家乡长沙开独唱音乐会,内心非常激动,十分感慨。”刘娟说,作为一个湖南人,长沙是省会,如今长沙变得这么美,能在湘江畔举办独唱音乐会,真的感觉到非常荣幸。同时,“作为生我养我的这一方沃土,离开28年后,再回来开独唱音乐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在刘娟很小的时候,她父亲在长沙花了100元钱,买了她第一台学习音乐的电子琴。后来她就用这台电子琴自弹自唱自编,成为学校的音乐优等生,上中学时经常到长沙来参加全省少儿声乐比赛,屡次获奖,当时长沙在她的眼中就是艺术高地。
1997年春天,16岁的刘娟独自从常德坐6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达长沙,再从长沙乘火车踏上北京的求学之路。“从那时开始,长沙成为我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也是我艺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我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后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本科、硕士研究生,直到我毕业留校任教。任教16年后,我再一次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刘娟说,她要特别感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提供平台,让她能够在28年后回到家乡开独唱音乐会,向家乡父老们汇报。“长沙这座城市年轻而富有强盛的生命力,我以后要多来。这种回家后的表达,就是跟亲人们的表达。”
“声”入人心
作品接地气有高度
“刘娟第一次回到家乡开独唱音乐会,意义不一样。她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一直到中国音乐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硕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演唱、教学事业是她一生的追求和热爱,她愿意为她的事业、所爱的专业去付出去奋斗。”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马秋华教授说,这是刘娟在一年时间内开的第六场音乐会,也是她学习民族声乐、从事声乐教学多年来对家乡的一个汇报。“她的演唱非常精彩,大家今天晚上听了她的演唱后会很有感触。她演唱的作品有中国艺术歌曲和大家熟悉的民歌,包括湖南的民歌。作品的内容既体现了群众性,非常接地气,又体现了她多年从事演唱专业的一个高度。”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长沙音乐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