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31 13:01:31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中庸》中亦有类似表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诚信一词出自《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于中、信于外,“诚信”这个词,要分为“诚”与“信”两个方面来看。诚即内心诚实无伪,信即行为信守诺言,如此言行相符、心口相一,便为诚信。
在古人眼中,诚是信的根基,信是诚的体现——人,因为具有道德品质之“诚”,方能表现出道德行为之“信”,从真诚的心里自然流露出的言行,才能具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诚信的价值,其实,何止千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信誉的支撑,就没有人格的树立。在孔门“四教”中,孔子一直把诚信作为日常教育的科目之一,将其看作为人立世的关键点。所以,《论语》里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孔子的学生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办事尽心了吗?与人相交诚信了吗?所学知识践习了吗?为事要忠、为人要信、为学要习,孔子非常看重的人生品格里,诚信,就是关乎能否立身的重要一条。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诚信是治国之本,正如《左传》中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因此当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治理国家,要有足够的粮食和军备,还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子贡再问,在这三者中必须去掉一项,哪一项是应该先去掉的呢?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剩下的两项中,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应该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物吧!可见,在孔子的治国思想中,当政者可以吃不饱饭,也可以去掉武器装备,唯独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表达对诚信行为的赞扬或对失信行为的批评。以下是一些用例:
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我们要坚持以诚待人、以信立业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作为一名公务员,你应该恪守职业操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你们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体现了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