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20:31:00
卢星宇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文/视频
7月26日,著名作家阿来做客重庆“陆海讲读堂”,这是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阿来以《用人文与生态双重眼光打量山河》为主题,为新时代文学创作打开新维度。
在阿来看来,真正的“新文学”应穿透表面新奇,直抵时代变革的内核。他直言,中国文学擅长以李白“苍茫横翠微”式的人文回望观照世界,却鲜少融入科学精神。“我们既要承接杜甫、苏东坡的笔墨滋养,更得补上科学意识这一课——文学的使命,是用先进理念浸润人心。”
科学与未来,是阿来反复强调的关键词。“50年代幻想的‘电灯电话’,早已被AI、卫星甩在身后。而这些,我们以前连想象都没有想象过。”他以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预言通信卫星、凡尔纳勾勒现代交通为例,说明文学与科学的碰撞能催生改变世界的力量。他参与创办《科幻世界》,正是希望让中国文学也能“望向未来”。
生态视角的融入,成为阿来文学转型的关键。他推崇美国作家约翰·缪尔以书写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实践,认为好的山河书写应兼具“人文厚度”与“科学精度”:“站在黄河源,既要看见石器时代的文明层积,也要用进化论看懂生物演变,用板块理论读懂高原隆起。”
从《尘埃落定》的纯文学叙事,到《大河源》里的生态观察,阿来的创作轨迹印证着这一理念。他耗时三年寻访三江源,在海拔5000米的黄河源发现:“数百公里内,寒带至温带的气候带被压缩,每一步都是不同的生态密码。”
“山河从不是静止的诗意符号,而是需要科学解码的生命系统。”阿来的分享,为文学如何连接传统与未来、人文与生态,留下了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