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33:00
4月8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落地情况。记者获悉,北京辖内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近日分别在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实现了全市“零突破”。
不动产信托是指委托人依法将其不动产转移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信托业务。而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是指委托人将国有土地上已取得合法不动产权证书的不动产相关权利转移给信托机构,依法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将信托财产权利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在全国率先打通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2025年4月2日,通州区及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同时完成“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再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介绍,近年来,不动产信托业务不断发展,信托财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该项业务长期面临不动产仅能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不能与信托公司自有财产相区分的问题,难以真正实现信托风险隔离的功能,影响信托行业充分发挥服务民生作用。
《通知》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的登记路径和办理流程,实现了可将不动产登记为信托财产的效果,解决了潜在的权属纠纷,保护了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业务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知》印发后,北京金融监管局加力促进实践案例落地,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合力解决问题。同时,相关部门鼓励辖内信托公司先行先试,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紧推动首单案例落地。北京市各区政府迅速响应、积极配合。
具体来看,国投泰康信托为北京市一位老人及其自闭症子女设立不动产信托,帮助老人实现“生前养老照护”与“身后守护子女”的目的;外贸信托为北京市一位中年市民专业化定制不动产信托,将物流仓储设施登记为信托财产,根据其意愿将信托收入的50%定向用于慈善捐赠。两家公司聚焦特殊需求服务和慈善传承项目,通过风险隔离及简化交易流程。
下一步,北京金融监管局将持续加强政策支持与业务指导,鼓励辖内信托公司积极参与不动产信托,拓展业务场景,优化业务模式,充分发挥服务信托制度优势和社会价值,在养老金融、财富传承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