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09:06:00
9月5日,一场温馨善举在我市温泉街道办事处万年路社区月亮湾花园小区开启序幕。
1万、2万、3万……当天上午,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向市红十字会捐款、捐物,现场嘉宾和市民纷纷拿出手机,参与扫码捐款,现场共募集款物8.7万余元。
这只是市红十字会开展“香城泉都 ‘红’益友您”公益项目的一个镜头。
上半年,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三救三献”,聚焦民生需求,锐意改革创新,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交出“亮眼成绩单”:
团体会员新增30家,新增数、人口占比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人道募集款物1523.47万元,同比增长95%,人口占比率位列全省第四;
初级救护员培训6452人,完成率117.31%,位列全省第三;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新增277个,新增数位列全省第三,人口占比率位列全省第二,个人会员新增4138人,人口占比率位列全省第二;
注册志愿者新增6959人,新增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登记328人,位列全省第二;
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登记新增503人,人口占比率位列全省第三;
……
一批公益项目落地生根
5月7日,市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在人民广场双鹤桥劳动者驿站揭牌,标志着市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至此,由爱心企业湖北省成美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捐资、市红十字会申请上级项目资金共建,我市两个水上救护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救护站采取“一站三点”模式,配备救援皮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救援设施设备,以及红十字运动知识、“三救三献”公益宣传、防溺水科普等红十字主题宣传栏。
“红十字水上救护站的建设,是社会爱心与公益力量的凝聚,也是保障水域安全的重要举措。”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市直相关部门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操作演练,深入社区、学校开展防溺水宣教,提升突发水上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今年以来,市红十字会高效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一批公益项目纷纷落地:
咸安区红十字会在京珠高速咸宁服务区开展“安全伴行,为春运保驾护航”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为春运期间过往旅客和服务区工作人员送上特殊的“安全礼”。
截至7月底,全市15个高速服务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部完成,平均每个服务区有20人取证;工会驿站的AED布设及应急救护培训超额完成,市区动员爱心企业和相关单位新增设AED超50台,超过每10万人50台的配比,在全省位居前列。
赤壁市红十字会联合多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将“三免”政策从纸面化为现实。从资格审核到制卡发放,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把关,首批200张满载敬意的“荣誉卡”已送达志愿者手中。
全市推动“两献”志愿者“三免”政策在县市区陆续落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功实现捐献3例,捐献者关业勤事迹获《人民日报》重点报道并荣登“咸宁好人”榜。推动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登记新增564人,实现捐献12例。
一批基层组织闪亮登场
7日23日,通城县红十字会负责人专程前往瀛通通讯,向该公司勇救落水女孩的王贤文发放了《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荣誉证书,对王贤文无私奉献和勇敢行为给予了充分认可,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我市在以上市公司瀛通通讯、平安电工等为引领的重点企业和食品、茶叶等行业协会建立红十字会组织,拓宽了红十字基层组织的覆盖面。
瀛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红十字会成立后,将红十字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打造“公益+企业”特色品牌,依托公司资源,开展“博爱进社区”行动,重点服务企业周边困难群体。
通城县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红十字会成立后,于今年8月向130名通城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共计31.4万元。据悉,该公司已经连续22年奖学助学,惠及学子超1200名。
全市累计成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1737个,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立学校、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经验被《中国红十字报》专题报道并推送至省委改革办;“悦动心灵”等2个志愿者服务项目成功入围全省志愿服务决赛,志愿者管理服务迈出新步伐。
一批试点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博爱家园、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服务等省级试点建设,坚持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通城县红十字会积极构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北港镇横冲村博爱家园是首个村级博爱家园,成立“同富同治”基金募集捐款150余万元,用于全村修桥修路等公益事业发展、人道救助以及发展村集体产业。成功助力横冲村成为省红十字会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拟推荐对象。
至此,首批博爱家园项目试点基本完成。咸安区红桥片区、赤壁市华舟社区、通城县横冲村按照“五个一”必要元素(传播载体、阵地建设、健康驿站、人道动员服务点、志愿服务队)已完成建设。“五个一”拓展元素各有体现,重点完善服务功能,走访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打造向上向善社区。
据介绍,我市博爱家园项目第二批试点即将启动,嘉鱼县樱花社区、崇阳县大集社区、通山县新城社区目前正在制定详细方案,结合地方实际,更多突出服务功能,实现阵地建设和服务功能相得益彰。我市博爱家园试点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在中国红十字报刊发,同时纳入红十字国际学院典型案例。
7月1日,赤壁市心理咨询协会率赤壁市“心能量”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走进青泉社区居家养老院,开展“红心润夕阳·健康伴晚晴”主题公益活动,以心理服务助力老年人幸福生活。
赤壁市心理咨询协会以心理健康服务的小切口,联合社区党委同步开设了“心理服务红色驿站”,将每月定期提供免费咨询,并发放印有求助热线的“党群连心卡”,建立筑牢为群众心理健康服务的长效机制。
今年,我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试点在省红十字会及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指导下,完成实施方案拟定,并于7月22日正式印发。同时,着力打造“心能量”志愿服务品牌,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个案服务。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青少年“生命至上”教育基地试点建设,已正式落成,完成小学版、初中版生命教育课程的教案及课件编制,拟向市教育局申报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平均每年可对5万名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提升他们珍视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咸宁日报记者 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