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7:2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王琳 吕奇 实习生 朱海仪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编者按:
从精准判断的“透视眼”,到同时应对多重任务的“分身术”,再到用共情力化解焦虑的“读心术”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医学知识的“科普达人”,作为医疗战线的“多面手”,护士们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生命健康的每一道防线。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超能”护士——5·12国际护士节专题报道,记录他们的日常与坚守。谨以此专题,向所有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致敬。
工作中,高建欣是静配中心的“药品侦探”,精准调配药物,守护患者安全。
工作中,她是静配中心的“药品侦探”,凭借“最强大脑”和超强眼力,每天精准调配数百种药物,零差错守护患者安全;工作之外,她化身“贴心姐姐”,用画笔化解年轻护士针刺焦虑的同时,还想通过创意科普让更多人了解静配中心的工作。
近年来,围绕针刺伤的常见原因、风险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烟台毓璜顶医院静配中心护士高建欣创作了近50幅科普漫画,被该院护理部制成手册全院推广,这份暖心创意也让硬核护理有了更多温度。
用心强记,数百种药品说明书烂熟于心
从急诊外科的“风风火火”到静配中心的“细水长流”,高建欣的工作节奏变了,但所面临的挑战却丝毫未减。在这个不直接面对患者和家属,却关乎每位患者用药安全的特殊岗位上,她每天要经手上千支药品,把“药品说明书”背成了“枕边书”是必修课。
“在静配中心,我们的战场是3000余袋液体和数百种药品。”调入静配中心六年来,高建欣从背诵药品说明书入手,把自己训练成了行走的“用药指南”,工作间隙、晚上回家,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翻出药品说明书来背一阵,以至于连上幼儿园的女儿都耳濡目染,能随口说出几种药品的禁忌。
患者的个体情况不同,用药方案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静配中心的药师和护士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筑起用药安全的坚固防线。查医嘱、查剂量,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时间、对效期等,配药过程中,高建欣和同事们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敢有丝毫懈怠。
“静配中心的工作看似有点机械和枯燥,但因为每袋药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等待康复的生命,因此再怎么仔细也不为过。”已经有着16年护龄的高建欣早已习惯了工作中的快节奏和一丝不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除了工作中的尽职尽责,还有一项“隐藏技能”。
暖心手绘,以隐藏技能为新护士送上“安全宝典”
从小爱画画,高建欣喜欢将生活中有趣的瞬间用画笔呈现出来。翻开她的相册,很多栩栩如生的作品扑面而来。可爱的小鸟、俏皮的孩子、反叛的哪吒,寥寥数笔,人物仿佛近在眼前。
工作之外,高建欣化身“贴心姐姐”,用画笔通过创意科普让更多人了解静配中心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契机,促使高建欣把画笔转向了工作。在急诊外科工作时,她敏锐地发现不少新护士都会被针头刺伤,能不能用把可能的受伤场景和防护措施画出来?说干就干,历时一个多月,高建欣分11个篇章,画了近50幅漫画,提醒新手护士做好针刺伤的预防。“搬运患者前检查”“及时处理锐器”“躁动患者处理要得当”“胰岛素笔尖头用后及时取下”“避免二次处理输液器”“规范更换正压接头”,在科普漫画中,高建欣变身“毓小护”给新同事们提供了全方位的预防指南。这一系列漫画被医院护理部采用,并制作成册分发到每位护士手中。
既有创意又很实用的这些科普漫画,也让高建欣收获了很多“粉丝”。原本低调和内向的她经常会收到同事们的“催更”信息,鼓励她继续画下去。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和勇气,如今她想将笔触伸向静配中心的工作,给更多患者和家属科普。“经常有人好奇我们静配中心是怎么运转的,也有人好奇配药安全的相关问题,这些其实都可以用更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将个人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给了高建欣新的快乐和动力。
从急诊科到静配中心,从临床到科普,高建欣始终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护理工作的温度。以画为媒,让严谨的医学知识“活”起来,她愿意发挥所长为更多患者和同行送去既专业又有温度的健康守护。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