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41:00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近日
西宁植物园传来好消息
经过20多天的治疗和护理
“凌小蛰”终于站起来了
……
3月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的生态管护员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在临时救援场所经过简单的治疗后,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管理处辗转1500公里,将雪豹幼崽连夜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植物园)。
经检查,这只雄性雪豹幼崽仅6个月大,体长74厘米、体重9.7公斤,远低于同龄正常水平。
“刚送过来的时候严重脱水、颈椎和胸椎压缩性骨折、左后肢感染、体温过低(36.3℃)及肝功能异常。”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何顺福介绍,专家推断这只雪豹因高空坠落导致脊椎损伤,丧失行动能力后长期饥饿并感染,濒临死亡。
根据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惯例,救护雪豹均以“凌”为姓,一方面“凌”本义冰雪,与雪豹气质吻合,另一方面“凌”有“跨过、越过”的含义,再加上被救护时间临近的节气为名字,这只被救护的雪豹幼崽被命名为“凌小蛰”。
给“凌小蛰”拍片子。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凌小蛰”命悬一线,要救活它!随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专家团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保温、吸氧、营养支持、抗菌消炎、调整肝功能及局部外伤处理,救护中心对它开展了抢救性的治疗。9天治疗后,“凌小蛰”的体重从最初的9.7公斤恢复到了11公斤。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高级畜牧师齐新章介绍,经过20多天的治疗,随着“凌小蛰”进食量增加,排尿、排便逐渐正常,能抬头并短距离爬行,血液、生化指标逐渐恢复。救护中心终于将“凌小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3月24日,“凌小蛰”被送至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它伤势稳定、恢复良好。
这期间,工作人员将救护过程发到了网上,受到网友广泛关注。看到起初孱弱的“凌小蛰”从“蠕动”到靠着墙缓慢爬行;从需要工作人员喂食到抱着盆“大口炫肉”……网友们也“云参与”到雪豹救护中来,时刻关心关注着救护情况。
“凌小蛰”吃饭。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当然,救活了还得治好。接下来,治疗方向主要是恢复“凌小蛰”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力量。在救护中心3月31日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凌小蛰”已经能站起来了!吃完东西后可以自己摇摇晃晃走回笼舍休息。“虽然能在短时间四肢站立,但站立姿势不佳,且行走较不平稳。”兽医师王璐介绍,后续救护中心将进一步帮助“凌小蛰”恢复体态与行动能力,但考虑到神经损伤和肢体肌肉萎缩、康复的难度,最终运动能力恢复的程度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站起来了’,但是随着继续发育,可能会出现有一天就‘不站了’的情况,还不能盲目乐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金艺鹏教授表示,下一步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抱着饭盆不放的“凌小蛰”。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加油“凌小蛰”!
期待你一天比一天好!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记者:甘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