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8:15:00
冀时客户端报道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河北应用数据归集共享、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匹配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有效激发企业活力。
这家位于沧州的金属包装制品公司,为了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投入1000万元对已有设备进行更新。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当资金链紧张的时候,一条税收优惠政策"找上门",让她压力缓解不少。
河北沃润达金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财务主管 池素春:
对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小于500万的,可以在税前一次性扣除,这样就让企业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部分资金节约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补充流动资金。
利好政策是如何找上企业的呢?记者了解到,税务部门通过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全省300多万户涉税经营主体,按照行业、类型、规模等各种指标,进行细致分类,然后根据这些企业的精准画像,系统自动匹配,有针对性地推送政策内容。
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局长 邢承军:
比如说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就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跟它进行推送,对这个中小型企业的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及增值税发票上的优惠政策给它精准推送。
记者了解到,相关政策信息被推送到企业电脑或手机客户端后,系统还会显示文件是否被查看。
河北沃润达金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 张勇:
我们如果没有看的话,他们也能看到,他们会打电话来提醒,就是说有什么政策需要及时地了解,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第一时间来咨询,所以我把它定义为精准推送。
精准找到企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让企业享受政策,解决问题才更重要。在辛集市,这家电子企业今年的订单排到了八月份,生产满负荷,用电紧张。企业还没有提出增容需求,电力部门就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找到企业主动对接。
河北申科电子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 刘盼松:
一般都是他们联系我们,因为他们后台可以看到我们的用电负荷。当我们负荷大的时候,就会及时跟我们沟通,沟通一些用电情况,还有就是说是否超容,我们为什么要扩,也是因为这个。
为了方便企业办电,河北电力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服务由人力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企业不用像过去那样,拿着一堆材料来回跑,只要用手机在国网APP上提个申请,后台系统就会在线并联审批、线上流转、工程"云验收"。
国网辛集市供电公司营销厅业务受理员 杜京明:
电力系统与政府已经实现了一个联通,客户将统一信用代码输入进去之后,就会自动调取他的营业执照,还有不动产权证也可以调取出来。客户不用跑腿,我们都是全程帮办的。
从申请、到施工、再到验收,企业整个过程"零跑腿",不到一周时间完成用电增容。
河北申科电子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 刘盼松: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公司就可以敢接订单,并且我们敢接急单。
数字技术"加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河北将全面梳理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和适用规则,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