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8:11:0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保障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发展的重要材料支撑。
记者4月29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行的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科技攻关,我国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大型电力装备、光伏、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用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部副主任王怀国介绍,在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领域,5G通信芯片用7N级高纯铟、集成电路用6N级高纯铜实现批量应用,大规格超高纯镍铂等靶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烧结钕铁硼磁性材料、磷酸铁锂等一批新能源材料研发应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效保障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需要。
在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领域,国内多家研究单位通过数十年的持续科技攻关,针对我国高镁锂比盐湖资源开发了离子筛吸附-膜法等盐湖提锂先进技术,针对我国丰富的低品位锂云母资源开发了低温硫酸法等先进工艺技术,以中国恩菲为代表的研发单位还开发了低品位红土镍矿高压酸浸核心技术及装备,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有效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提锂、锂云母提锂、低品位红土镍矿开发利用难题,为我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支撑。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产业,是我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有色金属材料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性能和数量需求,是有色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宇圣表示。
铝、镁、锂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轻量化材料;钛被誉为“太空金属”和“海洋金属”,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领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还有铜、镍、钴、锂等新能源金属,钽、锗、锆、铼等稀有金属。“这些有色金属材料将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关键材料支撑,有色金属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也将更加凸显。”李宇圣说。
一些骨干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如中铝、南山等一直专注高端铝镁锂轻合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宝钛等一直从事钛合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这些材料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实现“上天入海”。“还有五矿牵头组建深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等等,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各种有色金属先进新材料,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李宇圣说。
记者从会上获悉,一季度,有色金属行业延续年初的良好发展态势,生产保持增长,规上企业收入及利润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主要资源进口量较去年增加,尽管工业硅、电池级碳酸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价格比去年同期回落,但主要金属品种铜、铝、铅、锌等基本金属,以及黄金、钨、钼、锡、锑、镓、锗等稀有金属的国内市场价格走势偏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要金属品种价格高位波动及市场需求增加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效益延续上年底稳步增长的态势。一季度,规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93.3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总额917.7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有色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60.0亿元,增长62.3%,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57.7亿元,增长33.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表示,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今年一季度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7%,这一亮眼的开局成绩展现出了行业的韧性与活力。主要核心驱动因素在于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扩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企业生产成本管控有效。此外,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产业依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加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