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第1眼 | “新消费”“新供给”融合 重庆亿元级网货产业带“破圈”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1:24:00    

在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重庆正以火锅食材、荣昌卤鹅、黔江鸡杂、涪陵榨菜等30余个亿元级网货产业带为突破口,探索线上消费新增长点的培育路径。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在“新消费”与“新供给”的融合中“破圈”突围,今日一起聚焦。

这段时间,通过“卤鹅哥”林江和全球顶流主播联合推介,荣昌卤鹅火遍全球,不到半个月时间,“卤鹅哥”林江的抖音账号粉丝量从4月1日的16万左右涨到了61万。荣昌超300家卤鹅生产企业的线上订单更是平均增长105%左右,一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卤鹅是现制产品,必须每天现制当天发货,保质期也只有7天,这使得不少企业直接卖断货。

在我市, 各火锅食材企业今年也加大“触网”力度,通过直播带货、开设网店、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拓展增量市场。

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快速突破地域限制,网络传播的力量不容小觑。在荣昌,当地实施网红成长计划,引进一大批网红达人入驻电商产业园,大力倡导“老板出镜、产品出名、企业出圈”,推动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火锅食材产业方面,我市持续推进“商文旅融合”,今年3月,磁器口古镇与柬埔寨金边同步举办火锅嘉年华活动,两地同烫重庆火锅,将美食消费嵌入全球化场景。像这样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生态”,为我市网货产业带的兴起注入了新鲜力量。

在荣昌,当地围绕卤鹅产业,构建完善中央厨房+区域仓库+社区零售+电商销售的销售体系,计划到2026年,新增线下销售店和网店1000家以上,实现原料保障供应链化、仓储物流一体化、连锁加盟便利化、产品销售本地化,推进卤鹅生产标准化,努力创建全国美食地标城市。

火锅产业方面,我市近年来连续推出火锅欢乐节、火锅全球行等活动,今年“重庆火锅全球行”首站武汉,吸引12万人参观洽谈,线上直播覆盖东南亚市场,带动海外订单增长40%,同时,我市还推动建立“火锅产业要素交易平台” ,整合原料直供、品控溯源和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

市商务委表示,目前我市已形成黔江鸡杂、涪陵榨菜、大足五金、潼南柠檬、江津花椒等30余个亿级网货产业带,在这些“主打产品”助力下,2024年,重庆“本地造”网络零售额达1623.95亿元, 带动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251.2亿元 ,同比增长17.9%。

培育线上消费新增长点,离不开政策的发力,近年来,我市尤为注重政策创新与数字化基建的构建,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放心消费”环境,为线上消费提供了制度保障。

来自市商务委员会消息,我市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已整合2.8万家实体商户及京东等22家电商平台,推出“线上下单、15分钟送达”服务,有力提升了线上消费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与此同时,重庆依托“山城有信”平台和食品溯源系统,覆盖370万户经营主体,消费者可实时查询商家信用与投诉记录,强化消费信任机制,既保障品质,又提升线上复购率,推动品牌从地域特产向全国性IP升级。

近年来,重庆还大力实施“爆品出海”行动。涪陵打造“一站式服务”跨境电商平台,整合收汇、结汇、物流、保险、报关、清关等功能,以数字化手段串联重庆特色产业与全球市场,潼南柠檬以“买全球卖全球”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建设“柠檬产业大脑”,更好地“链接”果农、企业、金融、流通渠道,让更多产品走进了东盟市场。

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在“新消费”与“新供给”的深度融合中“破圈”突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然看来,在"新消费"与"新供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重庆特色产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需要构建“数字赋能+文化驱动+产业协同”的三维发展体系。一是构建数字化品牌矩阵。打造"一链一IP"战略,建立专属数字IP形象库,建立"地理标志+社交货币"认证体系,开发区块链溯源小程序,搭建"产业带直播间联盟"。二是重构柔性供应链体系。建立"中央厨房+卫星工厂"模式,将火锅底料、鸡杂等产品拆解为标准预制组件,通过智能排产系统实现按需生产。三是创新政策供给模式。可以设立“数字出海关卡”,为企业提供跨境数据合规,多语种标签生成等一站式服务,培养兼具传统工艺知识和数字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出“出海风险对冲基金”,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汇率保险、物流担保等金融支持。四是开拓全球化传播路径。发起"麻辣丝绸之路"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重庆味道文化节,培育海外品鉴官,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推动麻辣风味指数成为全球通用标准,掌握产业话语权。

“新消费”与“新供给”的深度融合,精准流量赋能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推动力,这样的“精准”,既考验政府精准施策,也需要商家企业的创新探索。我们期待,在科技驱动与数字化赋能、文化注入与品牌升级、产业链整合与标准化生产中,重庆涌现更多的“网红”爆品,让更多的网货产业带“吐穗扬花”、拔节成长。

(重庆广电-第1眼TV 傅了 张月藐 邓静 李艺 袁媛 李波 陈力 特约记者 田昊鹰 报道)

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