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9:27:00
“创业以来,市场上的贷款产品我看了个遍,这么低的利率还纯信用无抵押,要不是钱已经到账,我是真不敢相信!”5月9日,提及公司获得秦创原专属科技金融产品“秦创人才贷”300万元信用贷款,西安汉克布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永兴博士感慨。
2020年,郑永兴带领团队创办汉克布特,进入智能服装生产设备赛道,将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深度融入服装生产全流程。
研发投入巨大、没有抵押物、缺乏金融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经验……面对这些早期科创企业的共性难题,郑永兴一度陷入技术领先却融资无门的尴尬。
幸运的是,“秦创人才贷”帮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加速了技术产业化。
当传统授信遇上科创现实
2020年,郑永兴瞄准亟待变革的服装纺织设备制造业。他发现,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行业高度依赖人工,存在“劳动力成本攀升、小单快反需求激增、生产效率持续低下”等痛点。
郑永兴带领团队突破了AI自学习工业电控系统、精密自动化机械设计、自监督织物瑕疵检测等核心技术,研制出10余款智能新型产品,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团队自主研发的缝制设备电子控制系统和全自动AI瑕疵检测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尽管技术领先,汉克布特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大量经费投入到技术研发、管理人员缺少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融资一直是发展中的大难题。
随着秦创原的建设发展,汉克布特加入秦创原“e起创”计划。秦创原发展公司技术经理人团队在诊断辅导中发现了他们的困境,还了解到郑永兴拥有博士学位,且被认定为西安市高层次人才、秦创原创新人才。
“基于这些条件,我给他们推荐了还在试推广期的产品‘秦创人才贷’,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公司融资状况的相关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技术经理人杨旸彦荣说。
“传统金融机构看报表、要抵押,我们这样的技术团队不擅长融资,很容易被拒之门外。秦创原发展公司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带我们走出了科创型初创企业的融资困局。”郑永兴激动地说。
从“能贷”到“快贷”的跨越
几年前,在走访客户时,秦创原发展公司技术经理人团队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高校教师的创业项目有技术、前景好,但大都因“营收不足”“无抵押物”被银行拒之门外,遭遇融资难题。
为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秦创原发展公司另辟蹊径,聚焦企业创始团队教育背景、科研能力和运营规划能力,将“人才价值”作为授信核心。
2024年,秦创原发展公司联合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推出“秦创人才贷”,首次将授信门槛从企业资产转向创始人背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拥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等特色人才标签的创业者等创办的企业,符合基础条件即可获得贷款。同时,秦创原“e起创”计划入孵企业被纳入“秦创人才贷”优质客户白名单。
汉克布特是“秦创人才贷”产品升级后的首单客户。
一年来,秦创原总窗口7家长期融资难的企业通过“秦创人才贷”获得1300万元资金。其中,秦创原“e起创”计划企业陕西信达合瑞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秦创人才贷”后,快速完成小试、中试,实现了产业化。
针对运行中仍存在的审批周期长等问题,今年3月,秦创原发展公司推出“秦创人才贷”2.0版本,将高校本科毕业生单笔可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300万元以内的授信权限由总行下放到支行审批,并生成秦创原公司专属测额二维码,让客户享受更便捷的线上流程。陕西省内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985高校毕业生和“三项改革”优质路演项目被纳入优质客户白名单,甚至可以享受3%及以下的超低利率和更高贷款额度。
这一升级直接惠及汉克布特。“提升的不只是效率,更是创业的信心。”郑永兴感叹。
让金融活水呵护创新种子
“秦创人才贷”只是秦创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为破解“早期企业风险高、金融机构不敢投”的难题,秦创原发展公司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助力科创企业生根发芽。截至目前,秦创原发展公司已与3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核心金融产品58个,响应200多家入“原”企业资金需求,成功落地8455万元贷款。
秦创原科创生态体系内,越来越多的“郑博士”轻装上阵,不用在“融资”与“研发”间艰难权衡。
5月14日,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副秘书长夏楠认为,《政策举措》的出台将推动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破解科技创新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实现科技金融“破题”。
“‘秦创人才贷’是科技金融创新的区域性标杆实践,以人才为核心的价值评估体系、流程优化及生态协同,有效破解了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更与国家顶层政策同频共振。”夏楠建议,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工具集成、风险分担机制及跨区域经验推广,以金融创新持续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