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3 14:31:41
招生最难的两件事:
1、把自己的思想放在学生的脑袋里。
2、把学生的思想放在自己的脑袋里。
学生不会无缘无故的相信你。
学生把自己交给你——这种动作的执行,是学生内心决策的结果。
但是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内心决策,而不是理性决策。
学生的成交决定,难道不是理性判断的结果吗?
到底是理性还是感性?
新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买决定,完全是潜意识行为。
对某一个招生老师好恶等心理感受,是决定成交过程的基础性因素。
无论学生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们总是根据内心的感受来决定相信哪一位招生老师。
决策的过程:
感官——情感——理性——行动
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付诸成交的行动是有一定决策顺序的。
第一是感官。
也就是说,你要想方设法让信息突破学生的感官过滤机制,到达学生的大脑。
其次,要使这些信息影响学生的情感系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偏爱还是厌恶的情绪倾向判断。
第三,学生寻找理性分析来支持自己的情感判断,一般情况,这一步直接会被学生跳过。
第四,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判断结论——选择相信或是拒绝。
所以,在成交决策的这个隐秘的世界里,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基于身心一体的潜意识系统,支配了他们的反应和动机。
理性思维与其说是决策者,不如说是配合者。
所以,聪明的招生老师,只要打动了学生的情,往往也就取得了学生的信任。
那这在招生来方面具体是怎么运用的呢?
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攻心聊天。
事实上有太多的招生老师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介绍学校上面了,很少甚至忽略了信任的推进。
只会介绍学校,就像很多人卖产品,只会介绍产品功能一样,问题是别人为什么非要找你买这款产品呢?我自己通过其他渠道买不行吗?
不仅如此,各行各业的业务员之所以业绩一般,就是因为他们就像活着的机器人,对方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拿个对比你就明白了,我们都有跟机器人客服聊过的经验,回忆一下,你有感觉吗?
是不是没有感觉,除了得到你想要的信息,而且有时候还不太准确?
总之,就是要让我们的聊天带着强烈的感情!